組織消防演練:學校要定期組織消防演練,每學期至少進行一次。演練要模擬火災發生的真實場景,組織學生進行疏散逃生、初期火災撲救等演練活動。通過演練,讓學生熟悉校園內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,掌握正確的逃生方法和技巧,提高學生在火災發生時的應急反應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。演練結束后,要對演練效果進行總結和評估,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進行改進。
開展宣傳活動:利用校園廣播、宣傳欄、校報、微信公眾號等多種渠道,開展消防安全宣傳活動。定期發布消防安全知識、火災案例分析、消防提示等內容,營造濃厚的消防安全氛圍。組織開展消防安全知識競賽、征文比賽、演講比賽等活動,激發學生學習消防安全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,提高學生對消防安全的關注度。
校園火災隱患排查
日常巡查制度:建立校園消防安全日常巡查制度,安排專人每天對校園進行巡查。重點檢查教學樓、實驗樓、圖書館、學生宿舍、食堂等場所的電氣線路、用火用電情況,以及消防設施是否完好、疏散通道是否暢通等。對發現的火災隱患要及時記錄,能當場整改的要當場整改,不能當場整改的要下達整改通知書,明確整改責任人、整改期限和整改措施,跟蹤督促整改落實情況。
重點部位排查:對學校內的重點部位,如實驗室、鍋爐房、配電室、易燃易爆物品儲存倉庫等,進行重點排查。檢查這些部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是否落實,消防設施是否齊全有效,用火用電是否規范,易燃易爆物品的儲存和使用是否符合安全要求。加強對老舊建筑的排查力度,針對其可能存在的消防設施老化、電氣線路混亂等問題,制定整改計劃,逐步進行改造和完善。
隱患整改跟蹤:對排查出的火災隱患要建立臺賬,實行跟蹤管理。對重大火災隱患要及時報告當地消防部門和教育主管部門,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改方案,落實整改資金,明確整改責任人和整改期限,確保隱患得到徹底整改。在隱患整改期間,要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,防止火災事故的發生。對已整改的火災隱患要進行復查,確保整改到位,防止反彈。
模板五:公共場所火災防控措施模板范文
人員管理與培訓
員工消防安全培訓:公共場所的管理單位要對員工進行消防安全培訓,確保員工具備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識和技能。培訓內容包括火災的預防措施、消防設施的使用方法、火災發生時的應急處置程序、疏散引導方法等。新員工入職時要進行崗前消防安全培訓,老員工每年至少進行一次消防安全知識復訓。通過培訓,使員工熟悉本崗位的消防安全職責,能夠在火災發生時迅速、有效地采取應對措施。
制定應急預案與演練:根據公共場所的特點和規模,制定完善的火災應急預案。應急預案應明確應急組織機構及職責、報警及接警處置程序、人員疏散的組織程序和措施、初起火災的撲救程序和措施、通訊聯絡工作等內容。定期組織員工進行應急預案演練,演練頻率一般每半年不少于一次。演練要模擬不同類型的火災場景,檢驗和完善應急預案,提高員工的應急反應能力和協同配合能力。
設置疏散引導員:在公共場所內設置疏散引導員,負責在火災發生時引導顧客疏散逃生。疏散引導員要熟悉場所內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,掌握正確的疏散引導方法。在營業期間,疏散引導員要堅守崗位,隨時關注場所內的安全情況。一旦發生火災,疏散引導員要迅速組織顧客按照預定的疏散路線進行疏散,確保人員疏散有序、安全。
消防設施與環境維護
消防設施檢查與維護:對公共場所內的消防設施進行定期檢查和維護,確保其正常運行。每天對滅火器進行巡查,檢查其壓力、外觀是否完好,噴管是否堵塞;每周對消火栓進行檢查,查看消火栓內的設備是否齊全,閥門是否能正常開啟,水壓是否正常;每月對火災自動報警系統、消防噴淋系統、防排煙系統等進行全面檢測,確保系統運行可靠。對損壞或失效的消防設施要及時維修或更換,保證消防設施在關鍵時刻能夠發揮作用。
環境管理與通道暢通:保持公共場所內的環境整潔,定期清理雜物,確保疏散通道、安全出口暢通無阻。嚴禁在疏散通道上堆放貨物、設置攤位或進行其他妨礙疏散的行為。對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要設置明顯的指示標志和應急照明設施,確保在火災發生時人員能夠迅速找到疏散方向。加強對電梯、自動扶梯等設備的管理,定期進行維護保養,確保其在火災發生時能夠正常運行或停止在安全位置。
 
 
 
 
 
 16.14K
 16.14K 12.91K
 12.91K 下載文檔
下載文檔


 
 
 
 
 使用微信掃碼付款
使用微信掃碼付款
 換一換
 換一換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