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員管理
限流措施:公共場所應根據場所的容納能力,合理確定最大接待人數,并采取限流措施。通過設置限流標識、預約系統、分時段開放等方式,控制進入場所的人員數量,避免人員聚集。如在商場、超市等場所,可通過控制入口數量、設置排隊間隔線等方式,引導顧客有序進入。
健康檢查:在公共場所入口處設置健康檢查點,對所有進入人員進行體溫檢測、健康碼查驗。要求進入人員佩戴口罩,未佩戴口罩者不得進入。如發現體溫異常或健康碼異常人員,應引導至場所內的臨時隔離點,并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后續處理。
人員疏導:在公共場所內安排專人進行人員疏導,引導顧客保持安全社交距離,避免人員扎堆。如在電影院、劇院等場所,應合理安排座位,確保觀眾之間保持一定的間距。在人員密集區域,如電梯口、收銀臺等,應設置排隊間隔線,提醒顧客遵守秩序。
環境防控
消毒清潔:對公共場所的地面、墻面、扶手、門把手、電梯按鍵、公共座椅等高頻接觸部位進行每日至少兩次的消毒,使用含有效氯500mg/L的消毒液進行擦拭或噴灑消毒,消毒作用時間不少于30分鐘。對場所內的公共衛生間、垃圾桶等應增加消毒頻次,保持環境清潔衛生。
通風換氣:保持公共場所的空氣流通,優先采用自然通風方式,如開窗通風。如使用空調系統,應確保空調系統的新風功能正常運行,定期對空調濾網進行清洗消毒。在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,可配備空氣消毒設備,提高空氣安全性。
公共設施管理:對公共場所內的公共設施,如游樂設施、健身器材等,應定期進行維護與消毒。在使用前,應對設施進行檢查,確保設施安全可靠。對于容易造成人員聚集的公共設施,可采取限流、限時使用等措施,避免交叉感染。
宣傳引導
宣傳標識設置:在公共場所的顯著位置張貼疫情防控宣傳海報、標語等,提醒顧客遵守疫情防控規定,做好個人防護。如在入口處張貼“佩戴口罩、測量體溫、出示健康碼”等提示標識,在場所內張貼“保持社交距離”“勤洗手、多通風”等宣傳標語。
廣播宣傳:通過廣播系統,定時播放疫情防控知識與溫馨提示,向顧客宣傳疫情防控政策、個人防護措施等內容。如播放正確佩戴口罩的方法、洗手七步法等,提高顧客的疫情防控意識與自我防護能力。
線上宣傳:利用公共場所的官方網站、微信公眾號、微博等線上平臺,發布疫情防控相關信息,及時更新場所的開放時間、限流措施、防控要求等內容,方便顧客提前了解相關信息,做好出行安排。
 
 
 
 
 
 8.98K
 8.98K 7.19K
 7.19K 下載文檔
下載文檔


 
 
 
 
 使用微信掃碼付款
使用微信掃碼付款
 換一換
 換一換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