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-3周:學習“社會生活講道德”,重點講解尊重他人、文明有禮、誠實守信的重要性,結合生活中的案例分析道德規范的作用。
第4-6周:開展“依法行使權利”教學,讓學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權利,學會依法維護自身權利,同時尊重他人權利。
第7-10周:學習“國家機構”相關內容,認識我國的國家機關及其職權,理解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性。
第11-14周:講解“建設美麗中國”,結合環境問題案例,分析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意義,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。
第15-18周:進行“少年當自強”主題教學,引導學生認識個人與國家的關系,樹立為實現中國夢而努力奮斗的信念。
第19-20周:復習本學期內容,通過情境分析、案例討論等方式鞏固知識,進行期末評價。
教學方法與措施
情境教學:創設生活中的真實情境,如“遇到老人摔倒扶不扶”“網購遇到假貨怎么辦”等,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和討論,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。
案例教學:選取社會熱點案例,如道德模范事跡、法治新聞等,組織學生分析案例中體現的道德和法律知識,增強課程的現實意義。
實踐活動:布置社會實踐作業,如參與社區志愿服務、調查身邊的環境問題并提出建議等,讓學生在實踐中踐行道德規范,理解法律的作用。
多媒體輔助:利用短視頻、紀錄片等資源,展示我國的發展成就、道德楷模的故事等,增強教學的直觀性和感染力,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。
評價方式
采用多元化評價,包括課堂參與(如討論發言、小組合作)、實踐作業完成情況、案例分析報告、期末開卷考試等,全面評價學生的知識掌握和能力提升情況,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和行為表現。
 
 
 
 
 
 18.46K
 18.46K 14.77K
 14.77K 下載文檔
下載文檔


 
 
 
 
 使用微信掃碼付款
使用微信掃碼付款
 換一換
 換一換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