機床前的淬煉:實訓中的技能與成長
作為機械工程專業的學生,為期兩周的金工實訓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重要環節。在實訓車間的機床轟鳴聲中,我親手操作車床、銑床等設備,將課本知識轉化為實際技能,這段充滿挑戰與收獲的經歷,讓我對專業學習有了更深的理解。
第一天走進實訓車間,看著一排排精密的機床,既興奮又緊張。老師詳細講解了安全操作規程和設備使用方法后,我們迎來了第一個任務——加工一根圓柱形零件。我小心翼翼地將原材料固定在車床上,啟動機器的瞬間,金屬與刀具摩擦產生的火花四濺,刺耳的聲響讓我下意識地后退一步。在老師的鼓勵下,我逐漸鎮定下來,按照步驟調整刀具位置、控制進給速度。然而,看似簡單的操作,實際做起來卻困難重重:切削深度控制不好,導致零件尺寸偏差;進給速度過快,表面變得粗糙不平。一次次失敗后,我不斷總結經驗,反復調整參數,終于在第三天加工出了合格的零件。那一刻,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,所有的疲憊都化作了喜悅。
鉗工實訓中的手工打磨環節,更是對耐心與毅力的極大考驗。我們需要用銼刀將一塊粗糙的鐵塊,打磨成光滑的六面體。剛開始,我的雙手很快就磨出了水泡,手臂酸痛難忍,進度卻十分緩慢。但看著身邊同學專注的模樣,我告訴自己不能放棄。每天實訓結束后,我都會主動留下加練,學習其他同學的技巧。慢慢地,我掌握了銼削的力度與角度,效率大幅提升。當最終完成的零件在陽光下閃爍著金屬光澤時,我深刻體會到,每一份精湛的技藝背后,都離不開無數次的練習與堅持。
這次專業實訓勞動,不僅讓我掌握了車床、銑床等設備的操作技能,更培養了嚴謹細致的工作態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。在機床前的每一次專注,都是對工匠精神的踐行;每一次攻克難題,都是成長的見證。它讓我明白,只有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緊密結合,在勞動中不斷磨礪,才能真正成為一名合格的專業人才,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。
模板三:家務勞動心得體會
灶臺間的煙火,成長中的擔當
一直以來,家務勞動在我的生活中似乎是理所當然的存在,父母的操勞被我視作習慣。直到寒假期間,我主動承擔起一周的家務,才真正體會到其中的艱辛與溫暖,也在灶臺與拖把間,完成了一次心靈的蛻變。
第一天清晨,我便被繁瑣的家務“包圍”。想著父母每天都要早起準備早餐,我強撐著困意走進廚房。本以為煮個面條是件輕松事,卻在打火時手忙腳亂,水燒沸后放入面條,又因忘記攪拌導致面條粘連。好不容易煮好面,調味又出了差錯,咸淡不均的早餐讓我滿臉窘迫。但看著父母欣慰的笑容,我暗下決心要做得更好。接下來的幾天,我開始研究菜譜,從簡單的煎蛋、炒菜學起。切菜時,菜刀在手中不聽使喚,差點切到手指;炒菜時,熱油濺到手臂,疼得我直吸氣。可當我端出一盤色香味俱全的番茄炒蛋,聽到父母的夸贊時,所有的辛苦都煙消云散。
 
 
 
 
 
 13.45K
 13.45K 10.76K
 10.76K 下載文檔
下載文檔


 
 
 
 
 使用微信掃碼付款
使用微信掃碼付款
 換一換
 換一換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