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走時,陳奶奶緊緊握著我的手,眼中閃爍著淚花,不停地說:“謝謝你們,孩子們,你們來了,我這心里暖和多了。”那一刻,我的內心被深深觸動。我們只是付出了一點時間和勞動,卻能給老人帶來如此多的快樂和溫暖。這次志愿勞動,讓我明白勞動不僅僅是為了獲取物質回報,更是一種奉獻與付出。通過自己的努力,能夠為他人帶來幫助和幸福,這種精神上的滿足感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。
從那以后,我更加積極地參與各類志愿活動。在社區垃圾分類宣傳活動中,向居民耐心講解分類知識;在關愛留守兒童活動中,陪伴孩子們學習、玩耍。每一次志愿勞動,都讓我感受到人與人之間的溫情,也讓我懂得生命的意義在于給予和奉獻。我希望通過自己的行動,帶動更多的人加入志愿服務的行列,讓社會充滿愛與溫暖。
四、家務勞動實踐:在瑣碎中理解父母與學會擔當
一直以來,家務勞動對我來說,只是父母每天理所當然要做的事情。直到暑假的一次經歷,徹底改變了我的看法,讓我在瑣碎的家務中,讀懂了父母的辛勞,學會了責任與擔當。
那天,父母因臨時有事需要外出一整天,臨走前,他們把照顧弟弟妹妹、打理家務的任務交給了我。看著他們信任又略帶擔憂的眼神,我拍著胸脯保證:“放心吧,一切包在我身上!”可當他們離開后,我才發現這個任務遠比想象中艱巨。
早上,我被弟弟妹妹的哭鬧聲吵醒。原來弟弟餓了,妹妹的衣服也弄臟了。我手忙腳亂地給弟弟沖奶粉,哄他吃飯,又幫妹妹換好衣服。收拾完這些,已經快到中午,我還得準備一家人的午飯。走進廚房,看著空蕩蕩的冰箱和生疏的廚具,我犯了難。硬著頭皮,我按照手機上的菜譜嘗試炒菜,結果不是鹽放多了,就是菜炒糊了。一頓飯下來,廚房被我弄得亂七八糟,碗碟堆滿了水槽。
下午,我要輔導弟弟妹妹寫作業。弟弟對數學題一竅不通,怎么講都不明白,急得我直上火;妹妹寫作業時總是走神,我得不停地提醒她。好不容易等他們寫完作業,又要帶他們下樓玩耍,防止他們在家搗亂。看著他們精力充沛地跑來跑去,我卻累得氣喘吁吁。
晚上,父母回來時,我已經癱坐在沙發上,累得話都說不出來。看著我狼狽的樣子,父母沒有責怪,反而心疼地說:“辛苦了,孩子。”那一刻,我鼻子一酸,淚水在眼眶里打轉。回想起父母每天不僅要上班,還要照顧一家人的生活起居,洗衣做飯、打掃衛生、輔導功課,日復一日,從未抱怨。而我,卻常常對他們的付出視而不見,甚至因為一點小事就發脾氣。
這次家務勞動的經歷,讓我深刻體會到父母的不易。從那以后,我主動承擔起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,每天放學后幫忙洗碗、拖地,周末時洗衣服、整理房間。在做家務的過程中,我學會了如何合理安排時間,如何耐心地處理問題。更重要的是,我懂得了感恩與擔當,明白了作為家庭的一員,我有責任為父母分擔,為家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。這些看似瑣碎的家務勞動,不僅讓我學會了生活技能,更讓我在成長的道路上懂得了愛與責任的真諦。
 
 
 
 
 
 19.10K
 19.10K 15.28K
 15.28K 下載文檔
下載文檔


 
 
 
 
 使用微信掃碼付款
使用微信掃碼付款
 換一換
 換一換
